最新消息

ACIR实验室主任王韬在央视讲述:为何机器人要设计成人形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形机器人正逐渐从科幻走进现实。为何机器人要设计成人形?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情感与认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主任王韬在CCTV10科教频道的《智绘光谷·CMG世界机器人技能大赛-开幕式》节目中给出了答案。


王韬指出,人形机器人的适用性可以从三个方面的原因来阐述。

首先,考虑到我们日常所在的环境,都是为了我们这些人类优化设计的,例如走廊的宽度、楼梯的形态,甚至门把手的位置。那么如果想让这些机器人在为我们人类优化设计的环境中发挥作用,那很自然地,让它们跟人的形态差不多,就很容易适应这个环境。

第二个原因在于,我们期待着这些机器人跟我们有很好的这种交互,如果是机器人是人形的,它们跟我们的交互就会非常自然,会符合我们的习惯。

第三个原因跟我们作为人的心理特质有关:人是有情感的生物,对于那些能够成为我们的伙伴、队友的机器人,我们真的会希望这些机器人能够用类似人的方式与我们进行情感互动。


王韬表示,未来家庭是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最终目标,家务、陪伴、护理,它们以多模态感知与情感交互,填补老龄化社会的空白,科技的温度在此刻触手可及。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演进的成果,更加是未来文明不断追求智能和情感共鸣的写照。机器人技术正在不断突破,并融入我们生活的千行百业,从近年来的新闻报道,我们也看到机器人的时代已经到来。最后王韬总结:人形机器人是人类和机器人共同进化的重要命题,更是文明发展的宏大愿景。寻着科学之路,让我们一起,向智慧、向未来!